周振林 周振林
首页
  • 前端文章

    • HTML
    • CSS
    • Tailwind CSS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JavaScript
    • Vue3
    • 其他
  • 规范
  • Spring
  • 安装教程
  • 其他教程
  • 归真医学
  • 常用药材
  • 学习笔记
  • 经方学习心得
  • 基础
  • 虚拟化
  • Docker
  • OpenStack
  • 心情杂货
关于
收藏

周振林

IT界的小学生
首页
  • 前端文章

    • HTML
    • CSS
    • Tailwind CSS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JavaScript
    • Vue3
    • 其他
  • 规范
  • Spring
  • 安装教程
  • 其他教程
  • 归真医学
  • 常用药材
  • 学习笔记
  • 经方学习心得
  • 基础
  • 虚拟化
  • Docker
  • OpenStack
  • 心情杂货
关于
收藏
  • 归真医学基础

    • 归真前言
    • 归真第一讲:三阴三阳
    • 归真第二讲:阴成阳化
    • 归真第三讲:人致病途径
    • 归真第四讲:天地气机与人体联系
    • 归真第五讲:五脏象数
    • 归真第六讲:详解五脏(一)
    • 归真第七讲:建立水火的观念,联系五脏六经
    • 归真第八讲:如何顺四时而养
    • 归真第九讲:水果
    • 归真第十讲:中医如何治病
    • 归真第十一讲:推陈致新
    • 归真第十二讲:六经作用与水液循环
    • 归真第十三讲:病机与临证
    • 归真第十四讲:治胃养胃
    • 归真第十五讲:阳明之小肠大肠
    • 归真第十六讲:君火相火
    • 归真第十七讲:太阳病
      • 归真第十七讲:太阳病
    • 归真第十八讲:少阳
    • 归真第十九讲:气血津液
    • 归真第二十讲:精神
    • 归真第二十一讲:运动
    • 归真第二十二讲:六气
    • 归真第二十三讲:六气(二)
    • 归真第二十四讲:辨药
    • 归真第二十五讲:左右
    • 归真第二十六讲:头发
    • 归真第二十七讲:睡眠
    • 归真第二十八讲:失眠
    • 归真第二十九讲:二便(上)
    • 归真第三十讲:二便(下)
    • 归真第三十一讲:治病求本
    • 归真第三十二讲:一体同源
    • 归真第三十三讲:形性与四诊
    • 归真第三十四讲:美容
    • 归真第三十五讲:感冒
    • 归真第三十六讲:眼睛
    • 归真第三十七讲:鼻子
    • 归真第三十八讲:受孕
    • 归真第三十九讲:养胎
    • 归真第四十讲:生产
    • 归真第四十一讲:产后
    • 归真第四十二讲:五味
    • 归真第四十三讲:性味归经
    • 归真第四十四讲:脾主运化
    • 归真第四十五讲:持势
    • 归真第四十六讲:豆类
    • 归真第四十七讲:精气的生化
    • 归真第四十八讲:疫情的防与治
    • 归真第四十九讲:病毒
    • 归真第五十讲:解毒
    • 归真第五十一讲:咽痛
    • 归真第五十二讲:阴阳离合论
    • 归真第五十三讲:人之五感
    • 归真第五十四讲:人体十字
    • 归真第五十五讲:修道(一)
    • 归真第五十六讲:修道(二)
    • 归真第五十七讲:修道(三)
    • 归真第五十八讲:修道(四)
    • 归真第五十九讲:呼吸
    • 归真第六十讲:详解五行生克
    • 归真第六十一讲:六字诀
    • 归真第六十二讲:人之体质
    • 归真第六十三讲:学脉步骤(一)
    • 归真第六十四讲:学脉步骤(二)
    • 归真第六十五讲:发炎
    • 归真第六十六讲:人身风水
    • 归真第六十七讲:人体之形治(一)
    • 归真第六十八讲:人体之形治(二)
    • 归真第六十九讲:五虫
    • 归真第七十讲:人体气机
    • 归真第七十一讲:针灸(一)
    • 归真第七十二讲:针灸(二)
    • 归真第七十三讲:神识
    • 归真第七十四讲:针灸(三)
    • 归真第七十五讲:针灸(四)
    • 归真第七十六讲:针灸(五)
    • 归真第七十七讲:人体经络结构
    • 归真第七十八讲:终始
    • 归真第七十九讲:标本
    • 归真第八十讲:本输
  • 常用药材

  • 中医
  • 归真医学基础
周振林
2025-01-06
目录

归真第十七讲:太阳病

# 归真第十七讲:太阳病

上次跟大家讲了阳明,今天再跟大家讲一讲太阳和少阳。

阳明在人体的里层,是人体的消化系统。太阳呢,在人体的表层,太阳主要起什么作用?

太阳是人体的藩篱,除了抵御风湿瘴疬等外界的侵害,最重要的是人体的保温和散热系统。

动物靠皮毛来保温,人呢,只有皮而没有毛。人体热量的外散主要有哪些途径呢?

一个是身体向外辐射的热量,比如说你把手靠近一个人的皮肤,虽然没有接触,但也能感觉到热量,这就是人体向外热的辐射。

聪: 毛孔,呼吸

归真: 呼吸也可以散热,靠空气把热量带走,但人呼吸散的热微乎其微,正常人的呼吸是不热的,人只有在伤寒发热的情况下,才会靠呼吸辅助散热。

人散热还有一个途径,就是人体汗液的蒸发,这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途径。

人体向外辐射的热量也非常少。

而狗呢,因为狗皮不通,无法通过汗液蒸发散热,所以便只能通过舌头来散热。

这个大家好理解吧?人最主要的散热方式就是通过水分将热量带到体表,然后通过蒸发散热。

而太阳呢,在人体之表,太阳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调整毛孔的开合,来控制人体向外散发的热量,从而来维持人体的常温。

太阳之病有两种,一种是毛孔常开而不闭,一种是毛孔闭而不开。

毛孔常开而不闭,则人盗汗、漏汗,闭而不开,则人恶寒、发热。

伤寒论说,太阳病,或已发热,或未发热,必恶寒。

因为毛孔闭起来了,所以恶寒,未发热是毛孔刚闭,体内蓄积的热量还不多,已发热是体内蓄积的热量已经多了。

所以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,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。

为什么体内已经郁积热量了,但是毛孔却还闭而不开呢?

这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,有句话说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。太阳在受到外面寒气以后,为了自保而收缩毛孔,以维持人身体热量,但是当人到了温暖的地方,外面的寒气已经解除了,但毛孔因为受到了寒气的刺激,却一直不敢自己打开,这是应激反应导致的功能失常。

所以我们说人受了寒气,并不是说这个寒气进到人身体里面了,要去驱寒,人身体里面是没有寒气的,你去摸一摸发烧的人,身体整个都是热的,哪来的寒气?所谓寒,只是人身体毛孔紧缩的状态。

我们要治疗的也就是人身体毛孔紧缩的状态,而不是去寒,这就是为什么伤寒论中说,伤寒的人不能火烤,不能热熨。

我们在受到外伤以后,比如被刀割了一下,为什么皮肤会起瘢痕呢?这也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,因为这个地方受伤了,所以就要加厚这个地方的组织,以防止再次受伤。而所谓的外邪,早已不在了,刀已经不在了。寒气伤人也是同样的道理,寒气伤完人之后,寒气已经不在了,剩下的只是人身体因应激反应导致的功能失常。

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,就知道如何去治疗伤寒发热了,我们只需要通过药物去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的毛孔开合功能即可。

也就是用桂枝麻黄,就是麻黄汤。

我在讲课中提到药物和方子的部分,大家先不要自己随意使用,我只是先交给大家方法,还没有具体讲到方剂,很多方剂也有使用的禁忌和时机。

还有一种情况,是太阳开而不闭,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体内产生的热量过多造成的,太阳一直散热,一直流汗,热量却散不完。这种情况下,人会汗出同时又发热,这便是温病。

伤寒是毛孔闭缩,热不得出,所以人发热,最终会毛孔打开,汗出而解。而温病是发热和汗出同时存在,在于人体内部热量产生过多。这是伤寒与温病之别。

很多人看书看了一堆,越看越糊涂,也没搞清楚到底什么是伤寒,什么是温病,其实就是这么简单。

也不是说伤寒论只治伤寒,不治温病,不管伤寒还是温病,在伤寒论中都是有的。

伤寒论的“伤寒”二字,是指伤于太阳寒水的统称,凡是太阳之伤,皆称伤寒,而不是指的伤于寒气。

阳明在人体的里层,也是人体热量聚集最多的地方,人体的热量自内向外而散,所以阳明多发热证。

三阳病发病最多的也就是一个热量传输的问题,阳明是蓄积热量,少阳是传输热量,太阳是控制热量的散发与聚拢。

把人体热量的传输与散发搞清楚了,很多三阳病也就能治了。

好了,今天就讲这么多吧,少阳明天再讲。大家有什么问题问一问吧,我们一个一个讲清楚,不贪多,不要留下盲区。

关于太阳,还有什么问题没有?

答疑解惑

Catherine M: 老师:请问一下,您所说的太阳,和手太阳小肠经+足太阳膀胱经,有什么联系和区别?不好意思,我之前的课还没看完,如果讲过了,您告诉我在哪一节课就可以。

杨宇灵: 老师,我们知道了三阳的特性和功能,那我们应该怎么看才能使用得上这些原理。 比如我要了解有没有太阳病,可以问他有没有发冷或者出汗? 那我们知道少阳是传输热量出了问题,那我们该怎么去看,或者是问病人一些什么问题,才能知道是少阳的问题呢?

麒: 老师,这里说的太阳寒水是什么意思,不太理解

嬉戏水: 老师请问特别爱盗汗的人是不是和经常腹泻一样有排毒作用

归真: @土土东东妈 伤寒六经与十二经络不是一个系统,但是有联系。你先去看第一课,对伤寒六经有个整体的认识

Catherine M: 第一节课我看完了。我也感觉不是一回事。您以后会讲它们之间的联系吧?

归真: @杨宇灵 通过证状来看呀,就像你说的,问有没有恶寒和汗出,这就是看太阳有没有问题,一问寒热二问汗,首先问的就是这个。

归真: @土土东东妈 后面会讲它们的联系。

杨宇灵: 老师,那少阳的问题,我该问什么呢?或者看哪个方面?

归真: @麒 太阳寒水指的就是太阳,至于为什么叫寒水,因为六气的内容还没跟大家讲,你可以先不用管。

杨宇灵: 第二个问题是,温病不等于阳明病,那说明某些温病其实还是在皮肤这个层面的问题,只是仍然是发热量大于散热量,那这个应该就是桂枝加葛根汤了吧?

归真: @嬉戏水 经常盗汗和经常腹泻都不是正常的现象,排毒不是这样排的。

麒: 好的,谢谢

归真: @杨宇灵 少阳的问题还没有讲,明天会讲。

杨宇灵: 好的,谢谢老师@归真

归真: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?

艳阳天: @归真 老师,年龄大了的人,多动一点就特别爱出汗,是体虚了吗?

杨宇灵: 有有,请教老师第二个问题是,温病不等于阳明病,那说明某些温病其实还是在皮肤这个层面的问题,只是仍然是发热量大于散热量,那这个应该就是桂枝加葛根汤了吧?

童心: 有的人动则出汗,是气虚收不住吧?

徐超杰: 怕寒无汗既可断定是太阳伤寒,不怎么怕寒,低烧出汗就是温病,是这么判断的吗?

归真: @成都艳阳天 不是体虚,是阳虚太阳不固,也就是表虚,太阳调节的功能弱了。

@童心 什么叫气虚收不住?你说的这个气指的是什么气? 我们学医一定要落到实处,不要在名词上打转。

@徐超杰 不是低烧出汗就是温病,温病也可以是高烧出汗。

艳阳天: @归真 老师,太阳调节的功能弱了,吃中药可以调节好的吧?

刚柔相济: 请问老师,有人出汗在头脸部较多,有人在熊背部,腿上有的人出汗,这是什么原因呢

归真: @杨宇灵 皮肤又不会发热,温病怎么会在皮肤的层面?

徐超杰: 明白了,谢谢老师

归真: @成都艳阳天 当然可以调节好。

@归真 老师,人的温病,我们可能见得不多,不是很能理解。望老师以后再细讲一下。

归真: @刚柔相济 这个牵涉的内容比较多,主要跟跟经络和体质有关,经络的内容还没有讲。体质来说,比如说一个人湿气比较重,那就更容易头上出汗。

归真: @成都艳阳天 好的,后面会再详细讲一下温病。

刚柔相济: 谢谢老师!

杨宇灵: 皮肤不发热,那就是控制发热的皮肤功能出了问题,导致散热功能变差了,本来应该排出的热量没办法完全排出去,蓄积在皮肤,是这样吗? 那如果这样,基本也是桂枝汤的治疗了,对吗?那桂枝加葛根汤就只是多一个背后肌肉的疼痛而已。@归真

归真: @杨宇灵 温病主要是体内产热过多,治之在敛。

杨宇灵: 谢谢老师,我已经开始有一点点懵了,等老师讲温病了,我再对比看看@归真

归真: @杨宇灵 先把基础学扎实,然后再去讲怎么用药,不要一下想的太多。

群里有一些新来的同学,学习委员把之前讲课的内容再发一下吧。@天天向上

慧敏: @归真 老师,太阳病和阳明病如果都是由在外在因素引起的,是不是机理相同?

归真: @慧敏 不一定都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,比如说人在害怕的时候也会瑟瑟发抖,浑身发冷,受寒气只是会引起太阳毛孔闭缩的一个条件,但并不是唯一的条件,其它原因也会。

icecream: 请问老师,阳虚是太阳不固,阴虚是什么问题呢

归真: 同样的环境下,有的人会受寒,有的人不会。同一个人,有时候容易受寒,有时候不容易受寒,跟多种方面有关系。

慧敏: @归真 老师,明白了,谢谢!

归真: @ice-cream 阴虚是里面用的太多了。

ice-cream: 就是里面消耗太多了?

归真: @icecream 关于阴阳盛虚我后面单独讲。

艳阳天: @归真 老师,阳虚是只指太阳不固,还有其他的也叫“阳虚”吗?

归真: @成都艳阳天 人身体阳气不足,也可以称为阳虚,同样是阳虚,所指不同。

艳阳天: 哦,谢谢老师!

docf922a5b325c94031b774ee12ab460ef6.jpg

doc4bb45cec6b02492bb141d5dc8d5c7f3b.webp

Last Updated: 2025/03/25, 10:52:13
归真第十六讲:君火相火
归真第十八讲:少阳

← 归真第十六讲:君火相火 归真第十八讲:少阳→

最近更新
01
肺
10-24
02
脾胃
10-24
03
肝
10-24
更多文章>
Copyright © 2019-2025 鲁ICP备19032096号-1
  • 跟随系统
  • 浅色模式
  • 深色模式
  • 阅读模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