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振林 周振林
首页
  • 前端文章

    • HTML
    • CSS
    • Tailwind CSS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JavaScript
    • Vue3
    • 其他
  • 规范
  • Spring
  • 安装教程
  • 其他教程
  • 归真医学
  • 常用药材
  • 学习笔记
  • 经方学习心得
  • 基础
  • 虚拟化
  • Docker
  • OpenStack
  • 心情杂货
关于
收藏

周振林

IT界的小学生
首页
  • 前端文章

    • HTML
    • CSS
    • Tailwind CSS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JavaScript
    • Vue3
    • 其他
  • 规范
  • Spring
  • 安装教程
  • 其他教程
  • 归真医学
  • 常用药材
  • 学习笔记
  • 经方学习心得
  • 基础
  • 虚拟化
  • Docker
  • OpenStack
  • 心情杂货
关于
收藏
  • 归真医学基础

  • 常用药材

    • 常用药材
    • 肾
    • 肝
      • 肝(左循环)
        • 芍药(白芍)
        • 白芍与当归的补血差异
        • 桂枝
        • 柴胡
        • 桂枝和柴胡区别
      • 疏肝
        • 香附 —— 疏肝 + 调经的 “妇科良药”
        • 郁金 —— 疏肝 + 活血 + 凉血的 “多面手”
        • 青皮 —— 疏肝 + 破气的 “强效药”
        • 疏肝选择
    • 脾胃
    • 肺
    • 活血
    • 学习笔记
    • 经方学习心得
  • 中医
  • 常用药材
周振林
2025-10-24
目录

肝

# 肝(左循环)

# 芍药(白芍)

  • 【性味归经】味苦、酸,性微寒。归肝、脾经。
  • 【功能主治】核心功效是固血。养血柔肝,敛阴止汗,平抑肝阳。

入肝而清风,入胆腑而泄热。

白芍的补血不是真正的补血(生血),而是敛阴柔肝保护已有的血液不被耗散,通过保护已有阴血不耗散、增强肝藏血功能间接补血(类似 “保血”)。

# 白芍与当归的补血差异

当归和白芍虽都能补血,但作用机制、侧重方向完全不同,这正是二者常配伍的原因:

对比维度 当归 白芍
补血特点 甘温质润,能 “活血生血”,直接促进血液生成(类似 “造血”),补血力强。 甘酸微寒,能 “敛阴养血”,通过保护已有阴血不耗散、增强肝藏血功能间接补血(类似 “保血”)。
兼证处理 补血同时能活血行血,避免 “补血滞血”(如血虚伴血瘀,当归可兼顾)。 补血同时能柔肝缓急、敛阴止汗(如血虚伴抽筋、自汗,白芍更适合)。
性味偏性 性温,适合虚寒性血虚(如怕冷、手足凉、月经量少色暗)。 性微寒,适合阴虚性血虚(如怕热、口干、月经量少色淡伴潮热)。
代表方剂 当归补血汤(当归 + 黄芪,治气虚血虚,侧重生血)。 芍药甘草汤(白芍 + 甘草,治肝血不足、筋脉失养的抽筋,侧重养血柔筋)。
  1. 为何当归与白芍常配伍?——“一攻一守,气血兼顾” 二者配伍的经典案例是四物汤(当归、白芍、熟地、川芎),核心逻辑是:
  • 当归 “生血”:通过活血生血补充新血,解决血虚的 “源头不足”;
  • 白芍 “固血”:通过固守保护已有的血液不被耗散。
  • 熟地:补血,补精
  • 川芎:行血,补而不滞

二者结合:既补新生之血,又固已存之阴,避免当归温燥伤阴,也避免白芍敛涩滞血,形成 “补血而不滞,养血而不燥” 的平衡。

总结 白芍核心功效是固血,侧重保护肝血,适合肝血不足伴筋脉失养者; 当归的补血是 “活血生血”,侧重直接生血,适合虚寒性血虚; 二者配伍并非因白芍无补血力,而是通过功能互补,实现更全面的补血效果(补新血 + 固存血)。

# 桂枝

  • 【性味归经】味辛、甘,性温。归心、肝、膀胱经。
  • 【功能主治】助阳化气(治痰饮水肿)、温通经脉。

助阳:指桂枝能温补人体阳气,尤其侧重于心阳、脾阳、肾阳(这三脏的阳气是推动全身功能活动的核心动力)

“化气”: 特指阳气推动下,将体内 “水液” 转化为 “津液”(可被机体利用的营养性液体)的过程。

“助阳化气” 是桂枝通过温补心、脾、肾阳气,增强水液代谢转化能力的核心功效,重点解决 “阳气虚 + 水湿停” 的问题,其核心机制是 “温通阳气以推动水液气化”,

“助阳化气” 即:通过温补阳气,增强其推动水液转化为津液、并促进津液正常输布的功能,最终改善阳气不足导致的寒象和水湿停滞问题。

桂枝既能助阳,又能推动气的运行(包括水液的 “化气” 过程),区别于单纯温补(如干姜偏于守中温脾)或单纯通散(如麻黄偏于发汗解表)的药物。

偏于“温”,适合虚证或寒证。

桂枝区别于其他温阳药(如附子偏于峻补肾阳,干姜偏于温脾散寒)的独特作用。

# 柴胡

  • 【性味归经】性味苦、辛,微寒,归肝、胆、肺经。
  • 【功能主治】疏肝解郁(调畅气机)、和解退热(解表退热)、升举阳气(治内脏下垂)。

擅长疏解肝气郁结(如情志不畅导致的胁胀、胸闷、乳腺胀痛)。
通过“疏泄”而非直接“温升”来恢复肝的条达之性,解除气机壅滞。
偏于“散”,适用于肝气郁滞的实证(如气滞痰阻型乳腺增生)。

# 桂枝和柴胡区别

药物 作用靶点 性质 适用证型 在“一气周流”中的角色
柴胡 疏泄肝郁 辛散 肝气郁滞(实证) 解除郁滞,恢复肝气自然升发
桂枝 温通肝阳 辛温 肝血不足或寒凝(虚/寒证) 提供温升动力,助肝气向上疏布
  • 肝郁明显(胀痛随情绪波动、舌苔薄白、脉弦):柴胡为主,配伍理气药。
  • 肝升无力(隐痛喜暖、手脚凉、舌淡):桂枝为主,配伍白芍养血等温补药。
  • 二者合用:若肝郁兼阳虚(如长期郁怒导致手脚不温),可柴胡+桂枝,但需佐以白芍防燥热。

# 疏肝

# 香附 —— 疏肝 + 调经的 “妇科良药”

  • 【性味归经】性平(偏温),归肝、脾、三焦经
  • 【功能主治】能疏肝调经(疏肝解郁、调经止痛)、理气宽中。被称为 “气病之总司,女科之主帅”,尤其擅长缓解肝气郁结导致的妇科问题,如月经不调、经前乳房胀痛、闭经,同时能改善肝郁引起的胃脘胀闷、食欲不振。

优势场景:肝郁为主,伴随明显的月经紊乱或脾胃气滞(如腹胀、消化不良)。

# 郁金 —— 疏肝 + 活血 + 凉血的 “多面手”

  • 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归肝、心、肺经。
  • 【功能主治】能疏肝解郁、活血止痛、清心凉血、利胆退黄。相比柴胡,郁金更适合肝气郁结伴随血瘀(如胸胁刺痛、月经有血块)或有热象(如心烦、口苦)的情况,尤其适合女性因肝郁导致的痛经、乳房胀痛。

优势场景:肝郁 + 血瘀 + 热证(如情绪暴躁、身体有瘀斑)。

# 青皮 —— 疏肝 + 破气的 “强效药”

  • 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归肝、胆、胃经
  • 【功能主治】能疏肝破气、消积化滞。相比其他疏肝药,青皮的 “破气” 之力更强,适合肝气郁结较严重、形成 “气滞实证” 的情况,如胸胁剧烈胀痛、疝气疼痛、乳房结块(如乳腺增生),还能缓解因气滞导致的食积腹胀(如消化不良、腹胀明显)。

注意:药性峻猛,气虚者(如乏力、气短)慎用,避免耗伤正气。

# 疏肝选择

  1. 基础肝郁(情绪低落、胸胁胀): 选柴胡(基础药,适合多数情况)或玫瑰花(日常调理)。

  2. 肝郁 + 月经不调 / 妇科问题: 选香附(调经为主)或郁金(调经 + 血瘀 / 热证)。

  3. 肝郁化火(烦躁、口苦、胸胁灼痛): 选郁金(凉血)或川楝子(泄热止痛),避免用偏温的青皮、香附(可能加重热证)。

  4. 肝郁 + 血瘀(刺痛、有血块): 必选郁金(活血 + 疏肝),搭配桃仁、红花等活血药更佳。

  5. 肝郁 + 脾胃气滞(腹胀、消化不良): 选香附(理气宽中)。

  6. 肝郁重症(胀痛剧烈、结块): 选青皮(破气消积),短期使用,避免久用伤气。

肾
脾胃

← 肾 脾胃→

最近更新
01
肺
10-24
02
脾胃
10-24
03
活血
10-24
更多文章>
Copyright © 2019-2025 鲁ICP备19032096号-1
  • 跟随系统
  • 浅色模式
  • 深色模式
  • 阅读模式